一边是未填报志愿却收到精美录取通知书,一边是名字高大上却查无此校的“野鸡大学”——这些陷阱正在以每年数万考生受害的代价,持续吞噬寒窗苦读的成果。
一边是未填报志愿却收到精美录取通知书,一边是名字高大上却查无此校的“野鸡大学”——这些陷阱正在以每年数万考生受害的代价,持续吞噬寒窗苦读的成果。
01 陷阱一:未报考却收通知书?小心“非全日制”包装骗局
2025年高考录取季,多地考生反映收到“天上掉馅饼”的录取通知书。包装精美、校名唬人,甚至附有“入学须知”和“奖学金承诺”,但背后隐藏着三大套路:
偷换概念:机构将自考、成教等非全日制学历包装成“全日制助学班”,声称与统招学历同等效力。事实上,二者在学信网注册类型、社会认可度、考公考编资格上存在天壤之别。
虚假承诺:例如某机构宣称“包就业、入职国企”,但学生入学后才发现所谓“合作企业”仅为实习基地,且无正式聘用渠道。
展开剩余82%高额敛财:非全日制培训学费通常为正规高校的2-3倍,有考生曝光某“国际商务学院”每年收费3万元,却连固定教室都没有。
02 陷阱二:“野鸡大学”的伪装术:名字越正经,坑人越狠
据人民日报曝光,全国现存近400所虚假大学,其中北京多达151所。这些学校擅长“碰瓷”正规高校,常见手段包括:
名称碰瓷:如“中国邮电大学”仿冒北京邮电大学,“首都师范学院”模仿首都师范大学。
伪造历史:“北京行政学院”“北京经济学院”等采用已废止的高校曾用名,利用历史信息混淆视听。
搭建假官网:虚假大学往往制作以“.com”或“.net”结尾的山寨网站,而正规高校官网通常以“.edu.cn”结尾。
荒诞案例:
“华北科技大学”与985高校华中科技大学仅一字之差,曾有考生收到其录取通知书后按地址寻找,发现所谓“校区”竟是一处废弃办公楼。
03 权威辟谣:高考录取的四大真相
针对此类骗局,教育部与网信部门联合发布辟谣指南:
不存在“内部指标”
高考招生全程透明,所有计划内名额均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系统公开投档。任何声称“付费补录”的行为均属诈骗。
全日制学历唯一通道是高考
自考、成教等非全日制学历虽国家承认,但无法通过“免考直录”获取,且与统招文凭含金量差异显著。
野鸡大学无代码
正规高校均拥有教育部编制的5位数字代码,考生可通过“阳光高考”平台查询。无代码或代码无法核验的学校一律不可信。
官方渠道是唯一可信来源
录取结果需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或学校官方招生网验证,短信、邮件、社交平台推送的信息均非权威依据。
不存在“内部指标”
高考招生全程透明,所有计划内名额均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系统公开投档。任何声称“付费补录”的行为均属诈骗。
全日制学历唯一通道是高考
自考、成教等非全日制学历虽国家承认,但无法通过“免考直录”获取,且与统招文凭含金量差异显著。
野鸡大学无代码
正规高校均拥有教育部编制的5位数字代码,考生可通过“阳光高考”平台查询。无代码或代码无法核验的学校一律不可信。
官方渠道是唯一可信来源
录取结果需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或学校官方招生网验证,短信、邮件、社交平台推送的信息均非权威依据。
04 深层剖析:为何骗局屡禁不止?
信息差利用:偏远地区家庭对高等教育体系了解有限,易被“国字头”“科技”“国际”等词汇迷惑。
精准心理攻击:针对低分考生焦虑心态,鼓吹“低分上名校”,甚至伪造“预测分数线”制造恐慌。
违法成本低:虚假大学常注册为空壳公司,被骗考生因举证难、维权成本高而放弃追责。
05 防骗指南:三招识破虚假大学
查官方清单
教育部每年公布《全国高等学校名单》,2025年版共收录2740所正规高校,缺一不可信。
验学信网资质
正规高校新生入学3个月内必可在学信网注册学籍,无法查询即刻报警。
破“馅饼心态”
警惕“包就业”“百分百毕业”等承诺,谨记“分数到位才是硬道理”。
查官方清单
教育部每年公布《全国高等学校名单》,2025年版共收录2740所正规高校,缺一不可信。
验学信网资质
正规高校新生入学3个月内必可在学信网注册学籍,无法查询即刻报警。
破“馅饼心态”
警惕“包就业”“百分百毕业”等承诺,谨记“分数到位才是硬道理”。
结语:教育的公平,从识破陷阱开始
当寒门学子熬夜苦读时,不法分子却试图用一张张废纸兑换他们的青春。教育没有捷径,但骗局总有破绽。
正如一名受骗考生反思:“与其相信‘贵人’帮你绕开规则,不如相信考场上写下的每一笔答案。”毕竟,真正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从来不需要“意外降临”,而是用分数赢得的必然回报。
发布于:上海市658金融网配资-正规炒股配资-在线配资门户-10大股票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