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中国为回应越南对中越边境的侵扰,发动了自卫还击作战。在经过一个月的激烈交战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撤出了越南境内。然而,越南政府对这种结果不满,尤其是在者阴山和老山地区,越南军队再次对中国边境的军民进行袭扰。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中越两国在这些边界地区展开了长达十年的轮战,其中,“7.12战役”成为最为关键和惨烈的一场战斗。
1984年4月,受苏联的影响,越南政府决定在中越边境的老山和者阴山地区发动军事行动。越军进入老山后,不仅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包括坑道、战壕、掩体等,还在中国边防部队驻地附近布设了雷场,显然是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随后的几天里,越南军队不断对中国边境的军队和民众进行骚扰,给解放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越军的挑衅,中国解放军在1984年4月28日发起了收复老山和者阴山的战斗。经过长达18天的激烈战斗,解放军终于收复了这片被越军占领的土地。然而,越南并没有就此停手,双方的冲突进入了拉锯阶段。1984年6月,越南再次在老山地区集结军队发起反攻,解放军在那拉和松毛岭地区两次成功化解了越军的进攻。
展开剩余75%此时,解放军已经摸清了越军的进攻规律,开始研究他们可能发动进攻的地点和路线。果然,在越军反攻失败后,他们请求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并制定了“MB-84北光作战计划”。根据该计划,越军准备出动约18000名士兵,在1984年7月12日再次向解放军发动猛烈的反扑。
越军的反攻计划极为机密,只有少数政府官员和参战部队知情。解放军的侦察部门通过情报分析,推测越军可能会在7月12日发动反攻。根据这一预测,解放军迅速开始进行战斗准备,特别是后勤部门开始紧急向老山地区运送弹药。当时,解放军已经配备了先进的英国辛柏林迫击炮定位雷达,确保作战物资充足是确保战斗成功的关键。
解放军的炮兵部队提前对越军可能的阵地进行了炮击,并且根据炮火反馈,越军并未做出任何反应。解放军分析认为越军可能埋伏在周围,于是决定加强炮击,尤其是打击越军后方的阵地,试图切断越军的补给线。随着炮弹的精准打击,越军的支援部队遭到了重创,炮火持续不断,最终使得越军的反扑计划遭遇了严重挫折。
原计划在1984年7月12日上午10点发动的进攻因解放军猛烈炮火的打击,导致越军先头部队几乎被消灭殆尽,甚至与上级指挥部失去了联系。越军部队在此情况下无法按计划进行反击,只能停留在阵地上等待解放军炮火的暂停,期间,解放军的炮火继续猛烈地轰击,场面极为惨烈。
越南媒体曾采访过参与“7.12战斗”的越军上校黎先生,他回忆起那场战斗时显得沉默不语:“尽管经历了那场战争,中国军队的表现还是让我们深感佩服。战争一直持续到1989年,才得以暂时平息。”黎上校提到,这一战对越军参战人员的影响非常深刻,很多老兵至今还会因这场战斗而感到不安。
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解放军和越军的炮兵展开了激烈的对抗。解放军的炮兵部队几乎没有停歇过,2小时内就打出了10000发炮弹。越军则在炮火的压制下苦苦挣扎,部分越军步兵甚至因没有炮火支援而被迫进行自杀式冲锋。然而,尽管如此,解放军仍然依靠强大的火力在前线保持了优势,越军进攻的脚步始终未能逼近解放军阵地。
战斗的后期,解放军及时获得了炮弹补给,再度发起反攻。经过几小时的激烈战斗,解放军最终成功重新夺回了被越军占领的164高地。此时,越军第356师仅剩下6名幸存者,损失惨重。当天的战斗最终以越军的撤退结束,虽然越军发动了6个团的轮番冲锋,但他们未能占领解放军的阵地,反而在战场上留下了3000多具尸体。
根据战后统计,越军在1984年7月12日的战斗中损失惨重,伤亡人数占到了整个“两山轮战”时期越军伤亡总数的40%。战斗结束后,越军第356师由于伤亡过重,不得不撤退,新的增援部队与解放军在老山地区展开了对峙。为了筹备这场战斗,越军准备了10万发炮弹,但由于解放军炮火的压制,许多炮弹在运送过程中被引爆。解放军则使用了3400吨炮弹,双方的炮战可谓异常激烈。
直到1989年,中越边境的枪声才逐渐停止。1990年,两国开始谈判,逐步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在这场战争中,云南的百姓也积极支持解放军,许多农民纷纷自发将自己的物资送往前线,为解放军提供了强大的后勤支持。无论是生猪贩子还是药材商人,他们都在紧要时刻为前线提供了重要援助,这样的支持无疑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宝贵的保障。
发布于:天津市658金融网配资-正规炒股配资-在线配资门户-10大股票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