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这次终于“挤爆牙膏”了。
iPhone17系列发布后,预售数据就炸了。标准版销量同比增长8倍,Pro系列增长3倍,媒体评价几乎都是一句话:苹果这次真狠。甚至连小米高管卢伟冰都忍不住点赞,还顺手把自家旗舰跳代命名为“小米17”,摆明了要对标。
这不是苹果重新伟大了,而是它开始低头了。为什么?
2024年,苹果在中国的处境实在太难受:Canalys数据显示,全年出货量同比下滑17%,而华为猛涨37%,首次反超成第一。大中华区营收增长也只有14%,全球占比从25%跌到17%。一边是安卓阵营高歌猛进,另一边是用户对苹果“挤牙膏式创新”越来越不耐烦。
于是,苹果给出了一个很“卷”的回应。
加量不加价,苹果终于“接地气”了
以往的iPhone标准版,老用户都懂——该有的不给,不该砍的全砍。但iPhone 17标准版这次变化非常大:A19芯片、与Pro同款屏幕、4800万像素主摄+1200万两倍长焦、前置1800万像素,最关键是上了120Hz高刷。这配置,几年前是Pro专属,现在直接下放了。
展开剩余65%更狠的是价格。它不仅不涨价,还搭上了“国补”的顺风车。苹果直营天猫店上线国家补贴,iPhone 16 Pro原价7999元,平台补贴+以旧换新后最低只要5299元。结果就是,618期间苹果拿下43%的市场份额,几乎是一个品牌打穿整个档口。
为了蹭这个热度,苹果还破天荒地“接地气”——开始入驻抖音商城。要知道,过去苹果最看重的是“调性”,十年只给天猫一家开旗舰店。而这次预热期就入驻抖音,显然是为了扩大销售渠道,确保预售数据漂亮。
港版iPhone 17标配6899港币,内地5999元人民币,价格专门压进补贴线里。这已经不是“全球定价策略”了,而是“为卖多点,先活下来”。
苹果不再高高在上了,而是学会弯腰捡钢镚。
苹果的问题,不只是创新乏力
这波“爆卖”背后,其实是苹果的真实焦虑。
产品确实进步了不少,像iPhone 17 Pro抛弃“浴霸”,上了横向大矩阵,A19 Pro芯片更强,光学变焦达到8倍,iPhone Air也为了轻薄优化了设计。
更重要的是,Air这款产品,是苹果第一次真正大规模试水自研基带芯片(C1X)和Wi-Fi芯片(N1),如果成功,意味着可以摆脱高通的5%专利抽成,成本端压力大减。
但问题在于:这些升级,用户真有感知吗?多数人换机动力来源,还是价格和实用性,而不是参数堆料的边际提升。
另一方面,AI成了全行业的主角,苹果却显得极为保守。谷歌、微软、Meta都在大手笔押注AI,而苹果的AI团队却因为路线分歧分崩离析。AI基础模型负责人庞若明因“开源路线图”遭否决,直接跳槽Meta,成了行业大新闻。
苹果的理由也现实——不想让AI影响iOS和macOS的节奏。但这种“设备优先”策略,如今正让它在AI大战中掉队。
此外,全球供应链紧张、地缘政治不确定,也逼得苹果不得不提前押注印度、加码美国制造。为了回应“制造回流”政策,苹果宣布未来4年将在美国投资6000亿美元建厂。这笔巨款,最终会不会转嫁给消费者?还是继续降价保份额?苹果自己也在权衡。
发布于:甘肃省658金融网配资-正规炒股配资-在线配资门户-10大股票软件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