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作文范文 >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2,第6单元,第19讲 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2022届高考统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2,第6单元,第19讲 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时间:2022-07-12 09:50:09 浏览次数:

 第 第 19 讲

 古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一、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1. . 官营手工业 (1) 概况 时期 冶金业 制瓷业 纺织业

 商周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期 商朝 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商朝已有织机 ,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秦汉 西汉的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水排 排 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魏晋南北朝 朝

  南北朝时发明 灌钢法 法 北朝烧出成熟的 白瓷 —

 隋唐 — 唐朝形成 南青北白 两大制瓷系统 唐朝丝织技术高 , 以轻盈精湛著称 , 还吸收了 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元 — 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 出现了五大名窑 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 , 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明清 — 青花瓷、彩瓷、 珐琅彩争奇斗艳 在苏杭等地设 织造局 ;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2) 特点 ① 经营方式:由 政府 直接经营 , 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② 产品质量:凭借 国家权力 , 征调优 秀 工匠 , 生产不计成本 ,。

 产品大多精美。

 ③ 历史地位:素称发达 , 一直在世界上保持 领先 地位。

 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关系 官营手工业生产的物品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和各级官吏的需要 , 这种把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 但是随着封建经济领域内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 官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加强。

 2. . 民间手工业 (1) 生产特点 ① 家庭手 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 家庭消费 , 剩余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② 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 , 主要生产供 民间 消费的产品。

 (2) 发展历程 ① 早期状况: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 , 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

 ② 隋唐时期:朝廷赋税户调的布、绢、锦等 , 多数出自农夫织妇之手。

 ③ 宋元时期:两宋以后 , 民间日常用具及用品主要出自民营手工业;元朝时 ,黄道婆 推广棉纺织技术 , 棉纺织品产量增多 , 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

 ④ 明清时期:

 明 中叶 以后 , 民营手工业占据手工 业 生产的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 , 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中开始出现了 资本主义 性质的生产关系, , 被称为 “ 资本主义萌芽 ”。

 。

 促使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 (1) 农业:引进高产农作物 , 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2) 手工业:技艺先进 , 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3) 商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 城镇经济繁荣。

 3. . 手工业的外传及影响

 西汉 中 国 丝绸通过 “ 丝绸之路 ” 远销亚洲、欧洲 , 中国获得 “ 丝国 ” 誉称

 唐朝 中国 瓷器 大量输出国外 , 远达欧洲、非洲

 明清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 , 瓷器对外销量更大 , 西方国家称中国为 “ 瓷器大国 ”

 二、古代商业的发展

 1. . 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 商朝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春秋战国 官府 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秦汉 商业发展艰难 , 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 但还是得到了发展 隋唐 都市商业和农村 集市贸易 得到发展; 柜坊 和飞钱相继问世 宋代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 商品种类增加 , 出现最早纸币 “ 交子” ” ,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源

 元代 大都成 为 国际 性的商业大都会

 明清 棉花、茶叶等成为商品 , 区域间 长途贩运 贸易发展较快, , “ 商帮 ” 出现 现( 徽商、晋商) 2.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 市的变迁 阶段 位置、时间 政府 监管 设市表现

 宋朝以前 ① 在特定的位置设市, , 与 民居严格分开 ② 按时开市、闭市 , 闭市后不许交易 官府设 市令 或市长 ,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 ① 西汉长安城设东、西 “ 市 ” 九处

  ② 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 市 宋朝以后 ① 城中 市坊 的界限被打破, , 市分散在城中 ② 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 , 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市场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全国出现数十座 较 大的市镇 , 至明清 , 汉口镇、佛山镇、 景德镇 及朱仙镇成为四大商业名镇 (2) 城市的发展 ① 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 大运河 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 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② 表现 北方 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 , 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 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南方 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 , 出现 “ 扬一益二 ” 的说法 3.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 表现 ① 西汉时期: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 丝绸之路 ,。

 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② 唐朝时期: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 政府在这里设 市舶使 , 专门管理对外贸易。

 ③ 两宋时期:

 海外贸易 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④ 元朝时期: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⑤ 明清时期:对外贸易逐渐萎缩 , 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 由政府特许的广州 “ 十三行 ” 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 十三行” ” 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的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 又叫 “ 洋行 ” 或 “ 洋货行 ” 。十三行反映了清朝政府实行 “ 闭关锁国 ” 的对外政策 , 对外国的侵略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 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 , 使 中国逐渐在世界发展潮流上落伍。

 (2) 特点 ① 以 朝贡 贸易为主。

 ② 以宣扬国威 ,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③ 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明清时期渐趋萎缩。

 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由官府控制 , 私人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 , 占有重要地位。

 三、古代的经济政策

 1. . 重农抑商政策

 (1) 原因 ① 商周社会上出现了商业影响农业生产 , 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② 封建统治者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 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 巩固封建统治。

 (2) 表现 ① 战国首倡:商鞅 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 “ 重农抑商” ” ,限制 工商业 发展 ,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② 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 , 向工商业者征收重税 , 严禁商人购置土地 , 压制商人地位等政策。

 ③ 明 清时期:继续实行专卖制度 , 垄断盐、茶等重要商品经营 , 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

 (3) 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 , 影响到 资本主义 萌芽的发展。

 “ 盐铁官营 ” 政策 “ 盐铁官营 ” 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 汉武帝时加强 , 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

 2. . “ 海禁 ” 与 “ 闭关锁国 ” 政策

 原因 表现 影响

 明朝 “ 海禁” ” 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 倭寇, , 危及统治 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 互市, , 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①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 抑制了资本的 原始积累 ,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②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清朝 “ 闭关锁国” ” 为对付东南沿海的 抗清势力;认为天朝大国物产丰盈 , 无所不有 , 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 厉行 “ 海禁 ”, , 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 海禁 ” 与 “ 闭关锁国” ” “ 海禁 ” 不等于 “ 闭关锁国 ” 。

 “ 海禁 ” 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 , 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 , 即所谓 “ 朝贡贸易 ” 。

 “ 闭关锁国 ” 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 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中外贸易被限制在固定贸易场所——广州 “ 十三行 ” 。

 “ 闭关锁国 ” 是严格限制对外交 往 , 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1. . 宋元明手工业的发展 (1) 宋元时期 ① 宋朝出现了众多特色瓷器 , 色彩多变 , 质感浑厚。元朝烧出青花瓷和釉里红。宋元时期 ,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② 矿冶业在北宋占重要地位 , 煤的开采量很大 , 从而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③ 印刷业迅速发展 ,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 造纸业的发展。

 (2) 明朝时期 明朝后期 , 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 即开设工场 , 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 产。

 。

 2. . 宋元明清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 宋元时期 ① 宋朝时期 , 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 , 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 , 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

 ② 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 , 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纸币—— 交子 ,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 推动了商业的发 展。

 ③ 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

 ④ 城市的兴盛引人注目。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

 跃,交易频繁,娱 乐 活动丰富多彩。元朝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 “ 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 ” 。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2) 明清时期 ① 自明朝后期起 , 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 , 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 , 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

 ② 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 , 形 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

 ③ 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

 3. . 魏晋时期及唐朝的赋税制度 (1) 魏晋时期 , 开始实行租调制 , 唐朝除租、调外 , 男子可以纳庸代役。

 (2)780 年 年 , 唐朝实行两税法 , 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 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 . 古代中国手工业工艺的世代传习 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 , 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 , 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家属的婚姻 , 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 。从元稹《织妇词》中 “ 东家头白双女儿 , 为解挑纹嫁不得 ” 可见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 , 各地还有所谓 “ 祖传秘方 ” 的存在。

 ——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

 [ 思维激活]

 中国古代手工业技 术传承具有封闭性,这与小农经济有必然的联系。

 2. .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的大商人都出于中原地区。

 …… 这是当时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同时 , 大商人无一例外都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 , 或把政治经验运用于经商 , 或以财富换取政治地位 , 封建社会 大 商人的这一特点 , 自始就已表现出来了。

 —— 张岂之《中国历史· 先秦卷》

 [ 思维激活]

 作者认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商人都出于

 中原地区。大商人和政治联系密切。

  ► ►究 探究 1

 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特点 史料一

 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 , 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 , 依靠直接劳役 实 行自给 , 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商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 , 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

 ——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史料二

 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 , 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营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 , 若不赴班 , 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 明) 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 起 , 轮班匠一律征银 , 政府则以银雇工 , 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 , “ 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 。

 —— 范文澜《中国通史》

 史料三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 , 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 , 郡城之东 ,皆习机业 …… 工匠各有专能 , 匠有常主 , 计日 受 值。有他故 , 则唤无主之匠代之 ,曰唤代。无主者 , 黎明立桥以待。

 —— 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 史料一说明这种手工业类型属于官营手工业, , 主要是为了满足宫廷和政府内部需要。

 (2) 史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 , 实质是国家放松了对工匠的人身控制。

 (3) 史料三说明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 社 会分工扩大 ,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1) 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 , 概括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有哪些特点 , 地 位如何。

  (2) 根据史料二、三 , 指出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 提示]

 (1) 特点:主要服务于官府贵族 , 排斥市场流通 , 实行工匠服役 , 集中生产 , 代表最高技术水平。地位:明朝中期以前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2) 变化:从定期服役到 纳 银代役再到完全废除匠籍;政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影响:提高了手工业者的生产积极性;客观上为商品经济和资 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 历史悠久 , 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 , 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 持续不断地发展。

 (2) 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 , 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 , 而且很早就远销亚非欧国家。

 (3) 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 , 劳动分工越 来 越细。

 (4) 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 , 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主导地位。

 (5)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 , 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6) 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7) 明中叶后 , 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 ►究 探究 2

 古代商业管理的变化 史料一

 皇城之南 , 东西十坊 , 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 , 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 , 以日午击鼓三 百声而众以会 , 日入前七刻 , 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 摘自《 唐 六典》

 史料二

 潘楼东去十字街 , 谓之土市子 , 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 , 曰从行裹角 , 茶坊每五更点灯 , 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 , 至晓即散 ,谓之 “ 鬼市子 ” 。

 ——[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 史料一说明唐代政府对商业的管理非常严格 ,。

 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 史料二呈现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 , 政府的监 管有所松动。

 (1) 根据史料一 , 说明唐代的坊市制度有何特点。

 (2)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宋代的 “ 市 ” 与唐代相比发生的变化。

  [ 提示]

 (1) 市坊布局规整 , 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坊市有严格的时间管理。

 (2) 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松动;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因素 (1) 社会政局是否稳定。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 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反之 ,国家四分五裂、战乱 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

 (2)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的农产品有了剩余 , 手工业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 , 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需要交换 , 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完成的。所以 ,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

 (3) 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的状况。比如 , 秦朝修筑驰道、隋朝开通大运河和元朝开凿大运河( 如通惠河), , 这都有利于国内贸 易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 , 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4) 货币的发展。货币的统一 , 柜坊、飞钱和纸币的出现 , 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 ,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5) 政府采取的政策严重影响着商品交换的进行。在我国古代 , 统治者采取的不同政策会对商业产生不同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 , 带来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

 ► ►究 探究 3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史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 …… 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 , 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 。重农则 商业受到抑制 , 抑 商则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资源。

 …… 决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

 —— 摘编自康晶晶、张增强《中国古代 “ 重农抑商 ” 政策再析

 —— 以西汉为例》

 史料二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 , 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 , 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 , 尽管除知识名流外 , 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 …… 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 , 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 , 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 , 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 造的世界体系。

 —— 摘编自[ 美] 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1) 史料一从 “ 资源 ” 这一角度分析了古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原因。

 (2) 史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几乎与世界隔绝的状况。

 (1) 从史料一中可以看出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史料二主要反映出海禁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 提示]

 (1) 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 , 保护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进而确保赋役征派 , 巩固封建统 治。

 (2) 中国丧失了向外国学习先进文化的机会 , 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比较 “ 重农抑商 ”“ 海禁 ”“ 闭关锁国 ” 政策

 “ 重农抑商 ” 政策 “ 海禁 ”“ 闭关锁国 ” 政策

 实施时期 战国时期开始实行, , 贯穿整个封建社会 明清时期

 目的 相同点 维护封建统治

 不同点 压制商 人势力 , 维护封建统治基础 , 发展地主经济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 , 维护封建体制

 内容 相同点 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 , 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影响 相同点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长

 不同点 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 , 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 但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 , 限

 发展 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立足 家国情怀探究古代中西交流的平台—— 丝绸之路 材料

 根据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 , 唐时 , 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的海上航路 , 叫作 “ 广州通海夷道” ” , 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当时通过这条通道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 , 其中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为四大宗出口货物;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宋元时期。

 …… 在隋唐时运送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 , 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 绸之路。到了宋元 时期 , 瓷器的出口渐渐成为主要货物 , 因此 , 人们也把它叫作 “ 海上陶瓷之路” ” 。同时 , 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 , 因此也把它称作 “ 海上香料之路” ” 。

 —— 《唐朝的丝绸之路》

 根据材料 , 分析唐宋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及作用。

 [ 解析]

 第一小问 , 根据材料 “ 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 ”“ 制度、文化、生产技术 ”“ 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 …… 奇珍异宝 ” 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 , 根据第一小问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对世界、对自身及二者的交流角度回答。

 [ 答案]

 特点:交往范围广泛 ;交往领域全面 ,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 , 传入中国的主要是外国的土特产、物种、艺术等;货物输出伴随文化传播 , 在交往过程中 , 形成中华文化圈。

 作用:使唐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 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促进了唐宋经济文化的繁荣 ,。

 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中国古代的 “ 丝绸之路” ” (1) 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 , 被称为 “ 凿空之旅” ” ,但西汉末年在 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伸到了欧洲罗马帝国。以长安( 今西安) 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2) 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 “ 海上陶瓷之路 ”“ 海上香料之路 ” 。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东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

 (3) 影响:丝绸之路的开辟 , 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 对促成中国古代经济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 路,至今仍是 中西交往的一条重 要通路。

 (4) 汉代至宋代 , 丝路贸易发展的特点 ① 覆盖范围广 , 远及西亚、北非、欧洲。

 ② 汉代以陆路为主 , 宋代以海路为主 , 唐代陆路、海路并举。

 ③ 陆上丝绸之路渐趋衰落 , 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荣。

 ④ 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⑤ 注重平等贸易、和平交往、睦邻友好。

  【考法示例】

 还原社会情境 , 灵活考查明代手工业 (2020· 全国 Ⅱ卷 卷·27) 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 , 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 , 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 , 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 A. . 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 . 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C. . 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 . 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

 知情境:

 本题以明中叶后 , 官府直接向匠户征收银 两这一社会现象 , 还原社会情境 , 认识明代手工业的发展。

 明立意 :以明代工匠制度的变化为切入点 , 主要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抓关键:

 :

 “ “ 明中叶后 ”“ 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 ” 这两条信息是解决

 本题的两个突破口。

 理思路 :解答本题可以把握两个角度:一是从时间 “ 明中叶后” ” 入手 , 考虑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 那就是民营手工业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官营手工业 的地位下降 , 据此可直接找到答案;二是从 “ 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 ” 入手 , 考虑政府如此做法所说明的问题。如果政府向匠户征用其生产的产品 , 那么匠户的职业可 能就很稳定 , 这有 利于官营手工业地位的巩固;但是如果征收银两 , 匠户就不得不想办法把他的收入转化成银两 , 他就不能再专一于物资生产 , 官营手工业的地位也会因此而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分析也可以得到答案(D 项) 。显然 , 第二个思路没有第一个思路更加直接。

 【真题体验】

 1. . 中国古代货币形制的变 化

 (2020· 全国 Ⅲ卷 卷·24) 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 , 据图可知 , 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

 A. . 铸铁技术的进步

  B .商品 交易的需要 C. . 审美观念的不同 D .国家统一的推动 B

 [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信息 “ 形制变化 ”“ 共同原因 ” 。先秦到汉朝 , 货币形制的演变满足了商品 经济发展的需要, ,B 项符合题意;A 项与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不符 , 排除;货币形制的演变与审美有关 , 但不是主要原因, ,C 项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分裂割据 ,与 与 D 项不符。] 2. . 古代棉织业、区域贸易的发展

 (2019· 全国 Ⅰ卷 卷·27) 明中后期 , 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 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 , 沿运河运至江南 , 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 主要 因素是(

 ) A. . 交通方式的变革 B .土地制度的调整 C. . 货币制度的改变 D .地区经济的差异 D

 [ 根据材料可知 , 明朝中后期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 , 棉花被江淮商人收购后 , 在江南生产棉布 , 之后棉布又被卖回山东 ,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

 经济特色 ,故 故 D 项正确;运河运输是隋唐以后重要的常规航运方式 , 交通方式没有出现变革 ,故 故 A 项错误;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经济特色 ,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非土地制度调整的产物 , 与货币制度改变没有关系 ,故 故 B 、C 两项错误。] 3. . 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2019· 全国 Ⅱ卷 卷·27) 研究表明 , 明 代大商人的资本一 般为白银数十万两 , 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 , 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 , 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 .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 .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 . 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 .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C

 [ 由材料信息可知 , 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比明代增加了很多 , 这表明清代中期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选 故选 C 项; “ 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缺乏史实支撑 ,故 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 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 不符合史实 ,故 故 B 项错误;D 项 项 “ 开始 ” 说法错误 , 排除。] 4. . 宋 代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展 (2018· 全国 Ⅰ卷 卷·26) 北宋前中期 , 在今四川井研县 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 “ 他州别县” ” ,以 “ 佣身赁力” ” 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 A. .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解体 A

 [ 材料 “ 受雇期间 , 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 , 辄另谋高就 ” 说明手工业者的自主性较强 , 但并不能说明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 ,除 故排除 B 项;只依据四川一地史实不足以说明雇佣劳动已 经 普及 ,除 故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盐业专卖制度 ,除 故排除 D 项;四川一县就有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 , 可以说明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选 故选 A 项。] 5. . 明代朝贡贸易的特点 (2018· 全国 Ⅰ卷 卷·27) 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 , 这就是中国传说

 中的 “ 麒麟 ” ,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 使臣。这表明当时(

 ) A. .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 .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 .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 .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B

 [由 由 题中所给的绘画看 不出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区别 ,除 故排除 A 项;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组织的朝贡贸易 , 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 , 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解除的信息 ,除 故排除 C 项; “ 明朝君臣认为 , 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 ‘ 麒麟 ’” , 这属于中国传统 观念 , 没有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 ,除 故排除 D 项;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认识不是很清楚, , 遂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对其加以解读 ,认为它就是中国传说中的 “ 麒麟 ” ,故 故 B 项正确。] 6. . 明朝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7· 全国 Ⅰ卷 卷·27) 明前中期 , 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 , 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 皿等。到明后期 , 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 映了(

 ) A. .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B

 [ 饮食器具使用标准的差异反映的是一种等级秩序。明前中期 , 朝廷对饮食器具的使用有严格规定 , 到明朝后期这种规定被打破 , 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冲击着原有的等级秩序 ,故 故 B 项正确。]

 1 .(2020· 郴州二模) 《汉书·地 地 理志》记载汉代各官 郡设铁官 44 处 处 , 而封国更以冶铁为利 , 如 “ 赵国以冶铁为业 ” 。汉武帝时博士徐偃 “ 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 ” , 其理由是 “ 欲及春耕种 , 赡民器也 ” 。这说明汉代(

 ) A. . 铁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 B. . 冶铁业发展有利农业生产 C. . 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D. . 农业已普遍实现精耕细作 B

 [ 设立铁官有利于冶铁业的发展 , 由 “ 欲及春耕种 , 赡民器也 ” 可知铁器是农业生产的利器 , 即冶铁业 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 ,选 故选 B 项;材料未涉及汉代其他材质农具的使用情况 , 无法对比 ,除 排除 A 项;设立冶铁官、鼓励冶铁并不等同于冶铁技术提高 ,除 排除 C 项; “ 普遍实现 ” 一词说法欠妥 ,除 排除 D 项。] 2 .(2020· 珠海一模) 以诗证史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下表中的诗句可以用来说明唐代(

 ) 诗句

 出 处

 产业论蚕蚁 , 孳生计鸭雏

 [ 唐] 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东邻转谷五之利 , 西邻贩缯日已贵 贵 [ 唐] 丁仙芝《赠朱中书》

 夜市卖菱藕 , 春船载绮罗 [ 唐] 杜荀鹤《送人游吴》

 A. 国家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 农村草市贸易呈现繁荣 C. . 副业收入成农民主要收入 D. . 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 D

 [ 在白居易诗作中提到了把 “ 蚕蚁 ” 当成了一种产业 , 多多 繁殖 “ 鸭雏 ”可以 拿到市场上去卖;在丁仙芝诗作中提到了 “ 东邻 ” 和 “ 西邻 ” 从事商业的情况;在杜荀鹤诗作中提到了 “ 卖菱藕 ” 及 “ 载绮罗 ” 等商业活动。据此可知 , 在唐朝时期 , 农产品商品化现象比较普遍 , 说明在该时期 , 农村经济商品化有了较快的发展 ,选 故选 D 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 ,除 排除 A 项;表格中的诗句没有述及农村中草市的贸易 “ 繁荣 ” ,除 排除 B 项;表格中的诗句述及了农民把农产品拿到市场去卖的现象 , 但没有述及其主要收入依赖副业 ,除 排除 C 项。] 3 .(2020· 成都二模) 汉初 , 丝织品专供贵族消费。到汉朝中后期 , 上至皇室贵族 , 下至奴仆婢妾 皆可衣丝文绣。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 B .等级观念的消亡 C. . 先进纺织技术的推广 D .平民政治的发展 C

 [ 由材料 “ 汉初 , 丝织品专供贵族消费。到汉朝中后期 , 上至皇室贵族 ,下至奴仆婢妾皆可衣丝文绣 ” 可知 , 汉代丝织品从专供贵族消费到人人可用 , 说

 明纺织技术的发展和丝织 品产量的增加 ,选 故选 C 项;人人可以衣丝不能说明汉代中后期的贫富差距缩小 ,除 排除 A 项;汉代社会等级观念并未消亡 ,除 排除 B 项;丝织品应用的增多不能说明平民政治的发展 ,除 排除 D 项。] 4 .(2020· 合肥一模) 宋代一部分士大 夫提倡日用之学、 治生之术 , 积极参与以往被士大夫讥为 “ 堕落 ” 行为的诸如土地兼并、商业贸易、放利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变 B .商品 经济的迅速发展 C. . 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 D .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B

 [ 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 土地兼并由原先被讥为 “ 堕落 ” 行为到士大夫积极参与的转变恰好说明这一过程 ,选 故选 B 项。] 5 .(2020· 扬州模拟) 明朝陈子龙《明经世文篇》记载了唐枢论述 “ 倭患 ” 根源的一段言论:

 “ 中国与夷各擅生产 , 故贸易难绝。利之 所在,人必趋之。本 朝立法,许其贡而。

 禁其为市,夫贡必持货,与市兼行。盖非所以绝之。

 ” 此论述可以佐证当时(

 ) A. . 中外贸易空前繁荣 B .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 C. . 海禁政策全面瓦解 D .禁止外商来华进行贸易 B

 [ 根据材料 “ 中国与夷各擅生产 , 故贸易难绝。利之所在 , 人必趋之 ” 可知 , 原有贸易关系的存在使得政府立法难以禁止民间贸易 , 侧面说明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 ,B 项正确;A 、C 、D 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 排除。] 6 .(2020· 唐山六校联考) 据史料记载 , 海禁下的明代走私现象远超前代 , 既有民间百姓的走私活动又有外交使节和沿海兵勇利用官方便 利的走私行为。该 现象说明(

 ) A. . 明朝手工业品受到海外青睐 B. . 利润丰厚令人们铤而走险 C. . 封建制度衰落腐败领域延伸 D. . 政策失当导致商业行为变异 D

 [ 材料 “ 海禁下的明代走私现象远超前代 ” 说明海禁政策使商业行为出现变异( 走私严重), ,选 故选 D 项;材料说明明朝海外走私的原因是海禁政策不是手工业品的优势 , ,除 排除 A 项;材料 “ 利用官方便利的走私行为 ” 不能说明铤而走险 ,除 排除 B 项;材料 “ 民间百姓的走私活动 ” 不是腐败行为 ,除 排除 C 项。]

推荐访问:高考 经济政策 工商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