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蚂蚁文档网 > 述职报告 > 人工养麝活体取香,中医药科技创新之路

人工养麝活体取香,中医药科技创新之路

时间:2022-04-12 10:17:41 浏览次数:

麝香,自古以来就是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的天然动物香料。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且价格不菲,供不应求。我国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笔下的“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足见当时人们对麝香的推崇;在欧洲,麝香很早就被看作是香料中的精品。作为中药材的应用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现在依然广泛应用于中医和其他亚洲医学中。然而现在麝已是濒危物种,为加强保护国家仅允许七个品种八个厂家限量使用天然麝香。如何既增加麝香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也能保护好这些濒危的资源。解决此问题已迫在眉睫。以蔡永华为核心的四川养麝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长期致力于此项研究,并实现了突破。

我国麝面临濒危局面

麝,又称为麝獐,共有5个种,分布在东北亚、南亚和中亚地区,以中国居多。5种麝中,70%—80%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云南、湖北、陕西、甘肃、西藏等地区。据全国麝资源专项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麝的现存量不足上世纪的10%,呈岛屿状分布。

麝香是雄麝香囊腺的分泌物,每年分泌一次,产量十分有限。近年麝的自然栖息地急剧萎缩,导致了麝的数量骤减。因麝香特殊的市场价值,为了获取麝香,人类肆意捕杀麝,进而陷入了“越少越贵、越贵越捕、越捕越少”的恶性循环。这也是野生麝数量骤减的另一原因。200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麝科所有种类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随着社会保护意识的加强,各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力度也不断加大,即便如此我国野生麝濒危局面仍没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乐观估计其数量只能维持现有水平。森林的过度砍伐、屡禁不止的黑市贸易仍对我国野生麝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人工养麝科技攻关推进产业化

据蔡所长介绍,四川省养麝研究所(其前身为马尔康养獐试验场)成立于1983年,位于都江堰市紫坪镇,隶属于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设四个研究室、两个养麝场,养麝种群800余头。目前是我国唯一从事专业人工养麝的公益科研机构,主要承担我国人工养麝的科研任务和技术支撑。研究领域涉及麝的饲养、饲料、疾病防治、繁殖育种、饲养规范等。

该所从事人工养麝研究50余年,一直致力于发展人工养麝,以满足麝香巨大的市场需求保护中医药产业服务。承担国家“六五”攻关课题——“人养麝研究”等多个国家省部级课题。“家养林麝寄生虫病调查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荣获科技部发明二等奖的“人工麝活体取香”技术,为我国自有知识产权,且仅在我国养殖成功,改变了几千年来“杀鸡取卵”式的资源利用方式,对麝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此外还开展了麝的野外生态调查、远程运输、驯养繁殖、营养与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活体取香技术、麝香加工保存和提高麝香产量等基础研究。

研究所充分发挥优质种质资源,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了生产投入成本。广泛开展与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了其他院所的科研人才、实验设施优势。“十二五”期间,研究所将筹建中国人工养麝研究中心,打造人工养麝产业化技术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为我国社会人工养麝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支持,推进了养麝产业化的发展。人工养殖获取麝香为中医药用天然麝香提供了新的空间,市场前景广阔。为此我所将在驯养繁殖成功的基础上致力于饲养技术的提高,培育高产品系和品种;进行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人工养麝产业化进程,以人工养殖所获天然麝香满足中医中药的需求,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推荐访问:活体 之路 中医药 科技创新

猜你喜欢